快捷搜索:  和合  2022  2023  和合 and 2 3  和合 and 2 2  asdfasdfdsdff  as  和合 and 1 1

便宜占盡了,子女就倒黴了

古往今來,有很多富貴家族總是一代不如一代,敗亡的很快。追根究底,是因為父母把子孫的福報,提前用光了!
 
1、兒女的福報,都存在父母手中
 
正所謂:“積德行善,遠澤兒女近澤自身。”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前人積德,福蔭子孫。
 
父母積德行善,必定有庇蔭子孫的余福。而若造下惡業,自然家族早敗,兒女遭殃。
 
 
可見,父母留給孩子最大的財富,不是金錢,也不是地位,而是福報。父母不積德,兒女就不順。
 
北宋有名的大奸臣蔡京,作惡多端,貪婪侈靡。
 
據記載,蔡京愛吃鵪鶉羹,一頓飯就要殺掉300只鵪鶉。某天夜裏,夢到數千只鵪鶉前來索命,心中大驚,才不敢再吃鵪鶉。
 
而他的子孫們,由於生於富貴之家,竟還以為平日裏所吃的白米是從草席袋裏長出來的。
 
如此奢靡成性,蔡京命中福祿,早早就被消耗一空。等宋欽宗即位後,更是厭惡其人,將他流放千裏。
 
蔡京攜帶大量金錢,來到所貶之地,本以為還能再像當初一般紙醉金迷,誰知卻被當地老百姓認出,竟是誰家都不肯賣與他吃食。
 
最終,80歲的蔡京病困交加,活活餓死在一座破廟裏,無一人替他收屍。就連他的兒孫也沒有得到好下場。
 
史書記載,蔡京有八個兒子。其中六個慘死,兩個被發配充軍,最終被殺。而孫子輩的,也被分配到了蠻荒之地,無一幸免。
 
可以說,蔡京的兒孫就此斷絕。
 
人生在世,善惡之報,如影隨形。種福得福,種惡得惡。
 
雖說因果有三世輪回,但其實,絕大多數人的因緣果報,不需要等待三世,很快就會在其親近人身上得以顯現。
 
所以,身為父母,給孩子廣種福田,比留下錢財更重要。
 
《決罪福經》有雲:“先世不布施,今世則貧窮。”
 
父母給孩子花許多錢,享很多的福,其實在損自己孩子的福報。真正對子女的愛護,其實是父母以身作則,多做善事,廣積福德。
 
大道至簡,是宇宙萬物發展之規律,是中華文化之精髓,是中華道家哲學,是大道理極其簡單,簡單到一兩句話就能說明白。所謂“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 “萬物之始,大道至簡,衍化至繁”出自老子的《道德經》。大道至簡,不僅被哲學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視,也是人生在世的生活境界。
 
大道至簡,大道無形,大道無法,這是一種大道自然、返樸歸真的高級功態。在這種清凈無為、忘我無私、天人合一的狀態中,不求長功,功力自然上長;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調整;不求功能,功能自然顯現;你不求大小周天,百脈自然暢通,最深刻的真理是最簡單最普通的真理。把最復雜的變成最簡單的,才是最高明的。最偉大的人僅僅因為簡單才顯得崇高。
 
大道至簡,人生亦簡。開悟,深奧了就簡單,簡單了才深奧,從看山是山,到看山是山,境界不一樣,從簡單到復雜,再從復雜到簡單,就是升華。生活的意義在於簡單,人修煉到一定程度,會淡泊一些事,會簡單,你可以理解別人,但別人不一定理解你,其實人不在理解,在認同。
 
精於心,簡於形。拷問靈魂這是人的終極問題,簡不僅是一種至美,也是一種能力、一種境界。看透了不說透,高境界; 朦朧地看,心透 ;透非透、 知未知 ,故意不看透,才是透徹;知道世事看不透,就是透,透徹後的不透徹,明白後的不明白,難得糊塗是真境界。
 
“大道至簡”是做人的智慧,做人做事要將一件復雜的事情化為簡單,那是需要智慧的。將繁雜的事情回歸到簡單,要有智慧、能力,也要有決心。有智慧的人都喜歡大道至簡,因此,功和利,不可趨之若鶩;名和財,不可為之所累。淡泊以明誌,寧靜以致遠。我們要簡簡單單的做人,踏踏實實的做事,用智慧化難為簡。
 
為名利盡拋寵辱,清純似兒時天真的童貞,樸實如父輩耕耘的沃土,只有心情平靜的人方能視見“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的悠閑,聽聞“荷風送秋氣,竹露滴清響”的天籟,感受那“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的空曠。陶淵明就是這樣的人,所以他能夠吟出“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絕句;歐陽修也是這樣的一個人,所以他在謫居時仍能悠然自得的寫出《醉翁亭記》。
 
大道至簡,人生亦簡。簡不是物質的貧乏,而是精神的自在;簡不是生命的空虛,而是心靈的單純。大道至簡是最高的道理往往是最簡明的,人要學會簡單、簡樸生活、簡捷行事,放下自己的私心雜念,當超出自我欲望的牢籠,當真正忘記自己的思想,忘記自己的意識,進入忘我忘物的狀態。
 
人生的繁出於惑,以“仁”抗拒誘惑,以“智”解除困惑。不惑,才是人生由繁入簡的標誌。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人生百態,須當從一而終。樂以忘憂,簡以存真,才是人生的“大道至簡”。
 
有個大道至簡、平常心是道的故事:一個行者問老道長:“您得道前,做什麽?”老道長:“砍柴擔水做飯。”行者問:“那得道後呢?”老道長:“砍柴擔水做飯。”行者又問:“那何謂得道?”老道長:“得道前,砍柴時惦記著挑水,挑水時惦記著做飯;得道後,砍柴即砍柴,擔水即擔水,做飯即做飯。”老道長和行者的對話讓我們開悟,許多至高至深的道理都是含蘊在一些極其簡單的思想中。
 
大道至簡,人生易簡。一千個人有一千種生存方式和生活道路,走過歲月、走過生活,心裏有許多的感慨,一切放下,一切自在;當下放下,當下自在,生活中的很多問題並不需要放在心裏,人生的很多負擔並不需要挑在肩上。一念放下,才能感受到簡單生活的樂趣,才能感受到心靈飛翔的快感。要想改變一些事情,首先得把自己給找回來。我們都有潛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習慣所掩蓋,被時間所迷離,被惰性所消磨。我們應該記住該記住的,忘記該忘記的,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我們要用最少的悔恨面對過去,用最少的浪費面對現在,用最多的夢面對未來。
 
天地之道,簡易而已。 人生苦短,諸事不想太復雜,簡單生活。人生這部大戲一旦拉開序幕,不管你如何怯場,都得演到戲的結尾。成長過程中最大的挑戰在於有些路段,只能自己寂靜地走,快樂工作、簡單生活才是幸福生活,人要懂得知足常樂,所有的哀傷、痛楚,所有不能放棄的事情,不過是生命裏的一個過渡,你跳過了就可以變得更精彩。
 
最好的生活就是簡單生活,一盞茶,一張桌,一處清幽,日子平淡,心無雜念。可是簡單的生活卻需要百般的努力,這樣才會無憂無慮欣然享受生活。生活總的來說是完美的,不完美的是心態,不懂得欣賞的人,就會用挑剔把一切變得有殘缺。簡單做人,率性而為,把握分寸,隨遇而安,坦然接受現實;簡單做事,不惹事、不生事、不怕事,不悔、不怨、不惜自己所做的事。
 
人生就是一場漫長對抗,有些人笑在開始,有些人卻贏在最終。試著微笑,試著回眸,放松自己,不強求、不萎靡、不浮躁。簡單生活,隨心、隨性、隨緣,做最好的自己,知足、微笑、淡然,即使再苦再累,只要堅持往前走,屬於自己的風景終會出現。
 
生活容不容易,關鍵看你怎麽活。處境在於心境,心境改變了,處境也會改變。你向生活要得越多,你就會變得越緊張、越復雜,生活也就越不容易。反之,你對生活要求的越少,就越容易滿足,越容易快樂。江山明月,本無常主,得閑便是主人;大道至簡,活在當下,知足便能常樂。
 
悟入無懷之靜境,一輪之心月獨明,盡顯心靜之境界;心靜自然從容灑脫,持心若水笑面人生,更現心靜之魅力。人生在世,平淡才是最真,靜默才是最美,生命裏最持久的不是繁華,而是平淡,不是熱鬧而是清歡。保持一顆童心,不開心的時候,心無遮攔地向朋友傾訴煩惱,開心的時候,肆無忌憚地開懷大笑,也許所有的憂愁會在傾訴中流走,所有的緊張會在大笑中釋放。像孩子一樣,簡單生活,快樂生活,保持心靈原生態,一切都是美好的。
 
生命裏總有一個故事,想講述卻難以開口,就這樣在心底,漸漸譜成了曲。人就是這樣,得不到的永遠向往,失去了的,才會覺到珍貴。所謂的,得失、情緣、風景、驛站,都在時光的塵煙中,慢慢淡散。雖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難,但是,不屬於自己的東西,終究會走遠。
 
人的一生,註定要經歷很多。紅塵路上,有朗朗的笑聲,有委屈的淚水,懵懂的堅持著,有成功的自信,有失敗的警醒,每一段經歷註定珍貴。生命的豐盈緣於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緣於擁有一顆平常心,生活簡單讓人輕松快樂,想法簡單讓人平和寧靜。因為簡單,才深悟生命之輕,因為簡單,才洞悉心靈之靜。
 
2、給兒女培福,比給錢財更重要
 
《大智度論》說中:“富貴雖樂,一切無常,五家所共,令人心散,輕躁不定。”
 
人生無常,所謂的財產對於每個人來說,都不是擁有,而是暫為保管,誰也帶不走。
 
真正有智慧的人才能明白,人應該存福報,勝過存錢!為兒女修積德行,才能量大福大,後福無窮。
 
有一個吝嗇的富商,某次大災後,一位禪師曾請他捐贈銀兩衣物救濟災民。
 
富商卻裝聾作啞,一點也不願意花自己的錢。
 
禪師問他:“你可知,留住錢財的方法是什麽嗎?”
 
富商自豪地說道:“當然知道!到了我手裏的錢誰也別想拿走,不散只聚,錢自然會越來越多!”禪師搖搖頭不再多說。
 
幾年後,富商將攢下萬貫家財,平分給了兩個兒子,希望兒子能過好,也能將家族傳揚下去。
 
可得了巨大財產的兩個兒子,沒用多久,就將父親的錢財敗了個精光。
 
原來,兩個兒子自忖錢財富足,又無人管教,很快便染上了賭博的陋習,步步沈淪,最終敗光家財,晚年窮困潦倒而死。
 
富商在巨富中死去,兒子卻因窮困而死。可見沒有福報,再多的錢財也守不住。
 
與之恰恰相反的是,中國著名的“錢氏家族”。
 
錢氏祖先是杭州五代十國的錢镠(liú)。錢镠為人良善,生前建橋修塔無數,家族福德也積的很厚。延續千年至今,錢氏家族依舊人才輩出:錢學森,錢鐘書、錢偉長、錢三強......後代興旺十足。
 
據記載,錢镠臨終時留下十余條家訓,要求子孫忠厚善良,勤儉孝順。於是才有了截然不同的家族結局。
 
正如古語所雲:“積陰德於冥冥之中,以為子孫無窮之計。”
 
父母為子孫積福累德,才能有延綿不絕的福澤。
 
上天從不會虧待任何人。現在吃苦,將來享福;行善布施,積下陰德。有陰德,自然就能感召來更多的福德。
 
積善之家出貴子,不善之家無此福。父母想讓孩子將來不受苦,就要從現在開始,為孩子積福。
 
兒女享的福,其實都是父母積的德!
 
佛家有句話叫“凡夫畏果,菩薩畏因”。
 
福德淺薄者,日日受苦;福德深厚者,享福不盡。世間眾人不想修善因,卻想求善果,必然是虛妄。
 
唯有德行,才是善果的根本;唯有積善,才是累福的捷徑。學會這樣的立世之本,比擁有家財萬貫更重要!
 
為人父母,行善惜福,才是在為孩子培福積福!愛孩子,就多為孩子儲存福報吧!

您可能還會對下面的文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