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和合  2022  2023  和合 and 2 3  和合 and 2 2  asdfasdfdsdff  as  和合 and 1 1

觀世音菩薩的“三大法寶”,速來結緣

緣起
 
空惠寺內,一位病僧喊住了玄奘法師,“你是誰,從哪兒來,到哪兒去?”
 
當聽說法師發願西行取經後,病僧感嘆西行路上險阻重重,若能受持三世諸佛心要法門,可保平安。當下便與玄奘法師細細傳授。
 
而當法師受持法門度過重重磨難來到那爛陀寺後,驚遇當初的病僧,病僧笑著說:“逮涉艱崄、喜達此方,賴我所傳三世諸佛心要法門...我是觀音菩薩。”
 
值此觀世音菩薩聖誕前夕,讓我們重溫菩薩所授“三大法寶”,至心稱念、誠祈安康。
 
 
觀世音菩薩的三大法寶
 
玄奘法師的弟子窺基自恩師處聽聞上述始末後,將其記錄於《唐梵翻對字音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序》,作為誦經感得殊勝功德的佐證。
 
而《心經》正是當初病僧,也即觀世音菩薩所傳下的“三世諸佛心要法門”。
 
同時,在《心經》之外,觀世音菩薩還留給世人兩大法寶,下面我們依次來看。
 
第一大法寶:稱名
 
第一大法寶是稱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
 
這一法門出自《法華經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在此品中,佛陀說凡是有苦惱的眾生都可以念菩薩的名號,從而獲得解脫。
 
因為“苦”是老、病、死等身體上受到的困苦;“惱”是我們內心的憂慮、煩惱。
 
這些身心苦惱對於普通人來說是很難解決的,所以需要向佛菩薩那裏借助對治煩惱的智慧與力量。
 
但法鼓不擊不響,眾生與菩薩不感不應,因此,佛陀勸勉佛弟子們要“常應心念”,念到內心清凈,菩薩自然有所感應。
 
第二大法寶:《大悲咒》
 
第二大法寶是觀世音菩薩繼承自過去諸佛的《大悲咒》。
 
觀世音菩薩於過去世聽佛說此咒後,心生歡喜而從初地菩薩頓超至八地菩薩,並當即發願弘布此咒,以利樂有情。
 
據經文記載,持誦此咒可得常逢善友、眷屬和順、財食豐足、善願皆成、龍天擁護等十五種益處。
 
而持誦此咒前,也應學菩薩如是發願利生:
 
願我速知一切法,願我早得智慧眼。
 
願我速度一切眾,願我早得善方便。
 
願我速乘般若船,願我早得越苦海。
 
願我速得戒定道,願我早登涅槃山。
 
願我速會無為舍,願我早同法性身。
 
第三大法寶:心經
 
第三大法寶便是“三世諸佛心要法門”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下面我們簡單講解一下這部耳熟能詳的經文。
 
《心經》有十多種翻譯版本,我們現在熟悉的是玄奘法師的譯本,但不像其他經文有相應的引入,其開篇一句“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令不少人如墜雲霧。
 
參照另一位施護法師的譯本,可以得知佛陀曾在靈山入甚深光明宣說正法三摩提,此時舍利子(即舍利弗)就問觀自在菩薩(即觀世音菩薩):如果有人想修學甚深般若法門,應該怎麽修學呢?
 
觀自在菩薩於是便說了這部《心經》,也就有了最核心的這一段: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大意是觀自在菩薩曾修習般若法門,借此得以從生死的此岸到涅槃的彼岸。
 
此時他的智慧照見五蘊(即色受想行識,構成身、心、世界的五大要素)都虛妄不實,故而由五蘊造成的煩惱痛苦也都不復存在,因此能超脫苦厄。
 
至此,我們雖然聽說了菩薩的殊勝境界,但畢竟沒有親身體會過,難以理解,所以後續的經文便是菩薩借舍利弗的提問為我們由淺入深地解說“照見五蘊皆空”與“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
 
這兩段菩薩初步解說了“什麽是照見五蘊皆空”以及“為何五蘊皆空能度一切苦厄”,即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
 
見生滅,說明還未了悟萬物都虛妄不實,而認為萬物有生有滅,就會想要躲避死亡、延長壽命;
 
見垢凈,說明就存有美醜優劣的分別,也就有了想要美而嫌惡醜的取舍之心;見增減,也就有了大小多寡的比較之心,而這些都會招來苦果。
 
因此如果能不見生滅、垢凈、增減就不會招來苦果,自然能“度一切苦”。隨後菩薩為我們進一步詳說了“照見五蘊皆空”與“度一切苦厄”。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在詳細解說後,觀世音菩薩做了最後的總結:
 
因為有著解脫生死煩惱等妙用,所以稱為“大神咒”;因為遠離顛倒夢想,打破無明而覺悟,所以稱為“大明咒”;
 
因為究竟涅槃最高最上,所以稱為“無上咒”;因為究竟涅槃最高無上、沒有能與其等同者,所以稱為“無等等咒”。
 
這種種功效使得這“大神咒、大明咒、無上咒、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您可能還會對下面的文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