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有哪幾種關係 人與人之間有哪些關係
徐秋秋主講的線上心理學視頻課【資源人生】中,從第二十一到二十三講的內容為【心靈空間】,重點講述的便是:心靈空間對人的影響,以及如何運用心靈空間來更好地支持自己。
昨天,【資源人生】的同學們跟著本期的輪值班主任程雲霞導師,重溫了【心靈空間】這三講的乾貨內容,在一個半小時的時間裏,重新梳理和討論。以下,是群內學習和話題交流的部分內容,在這裏提供給大家,希望都有所啟發。20:00 第八期分享會正式開始(以下為內容截取)
這次,我們的值班班主任程雲霞導師,和我們分享的話題是:
TA在你心裏究竟是誰?
什麼是“心靈空間”
當我們提出“心靈空間”這個概念時,應該如何去理解它呢?舉個簡單的例子:
當一個孩子把考了90分的試卷遞給父母時,那麼有的家長可能會非常高興,覺得自己孩子學習很棒,並給予一定的鼓勵;也有一部分家長表現非常平靜,覺得無所謂,那是孩子的事情;還有一部分家長要求較為嚴格,覺得90分太低,距離100分足有兩位數,會苛責孩子。
為什麼同樣一個事件發生在不同人身上,會有迥異的結果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這個概念了,其實,我們所有的應對,所有的一些模式,都是基於我們內在的“心靈空間”,它就像一個投影儀一樣,把我們心理活動的核心模式投射出來。
“心靈空間”是如何形成的
每個人內在的“心靈空間”都是不一樣的,首先我們要知道自己的來歷。我們是經由父母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所以從一開始,我們就要為自己的生命負起責任。
和媽媽的關係決定了我們和這個世界上女性能量的關係,和爸爸的關係影響了我們和這個世界上男性能量的關係。
爸爸帶給我們勇敢、堅強、擔當和責任,媽媽帶給我們溫柔、欣賞、連接。這是通常情況下會帶給我們的感受,不同的家庭,情況各不相同。
比如我,小時候我覺得媽媽是勇敢、堅強、有擔當和責任心的,爸爸是相對嚴厲的。那麼我在媽媽身上學到的就是堅韌不拔、有擔當的品質,在爸爸身上學到的,也是相應的部分,喜歡強大的自己。
所以,在我身上突顯的能量氣質,更多的是關於男性的特點,所有的這些性格特點,都是經由爸爸媽媽吸取到的。
瞭解透徹幾種“關係”
1.我跟父母之間的關係
有位母親,孩子兩歲那年老公車禍去世。這件事她對孩子隱瞞了長達十年,原因是擔心兒子失去父愛會變得自卑、沒有信心和力量,會覺得自己跟別人不一樣。她並沒有探索孩子的“心靈空間”,這可能是出自原生家庭——是她的父母影響了她,所以她有了孩子之後,會繼續沿用這樣的模式。
其實孩子很早就已經知道父親不在了,為了不傷害到媽媽的感情,所以隱瞞媽媽。如果媽媽早些告訴孩子,爸爸的愛會一直在他們身邊,不曾遠離,那麼孩子接受這個現實會輕鬆許多,媽媽也會釋然一點。很多人都習慣於通過瞭解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來判斷自己,不僅是在家庭中,放眼社會、工作,也是一樣的道理,因此很多人在事業上會遇到瓶頸。比如我們達到了自己的預期,工作做得非常出色,得到了很多人的讚賞,這時我們就沒有足夠的勁頭更進一步了。
如果換個角度想,我們做得好並不是為了給別人看,而是為了實現自我價值,帶有一種使命感去支持更多的人,心中強大的力量就會給我們很大的動力,成就也會更大。
2.我、父母、兄妹、伴侶之間的關係
兄弟姐妹間的相處模式,會影響到將來在社會上的人際關係和在職場上的位置。如果是家裏的老大,靈活性好,說話有力度,那麼將來做領導就會相對順手一些。老二可能協調能力會比較強,承接老大跟老小。老小比較自由,適合創造性的工作,比如辦公室主任之類。
跟愛人之間的相處,很大一部分也是“抄襲”了自己的父母。人的潛意識是有記憶能力的,如果從小看多了爸爸媽媽為了據理力爭吵嘴、相互指責,那麼我們將來也會以同樣的模式與自己的伴侶相處,回到兒時的那種家庭狀態。
所以,複製爸爸媽媽的夫妻相處之道,未必就是準確合適的。經過學習心理學知識,漸漸探索發現自己,做出調整,讓自己跟伴侶的相處模式注入新鮮的元素,不再是複製上一代人,那麼將來有了孩子之後,孩子再去汲取當中的有效成分,那麼在今後的生活中,孩子會收穫更多愛和積極的東西。
由“父母”向上延伸,會聯想到“權威”或“領導者”。有些人之所以害怕領導,是因為小時候對父親的敬畏。可能父親是一個嚴厲的角色,有的甚至暴力,那麼我們對權威的恐懼就會體現在工作上,投射到領導身上。
有些人跟女領導的關係很好,那是因為自己跟母親的關係好,從而影響了他們跟所有的女性的能量關係,最要好的朋友也會以女性為主。
跟兄弟姐妹的關係會影響到跟朋友間的關係。家中的老大總是能夠指揮、照顧弟弟妹妹們,長大後跟同事和朋友相處的時候會繼續這個模式,領導、照顧他們。
學過一些心理學知識後,會調整自己養成的習慣,想做老大的時候是個稱職的老大,想做小妹妹小弟弟的時候也可以輕鬆切換狀態。
跟子女之間的關係會映射到跟下屬之間的關係上。或許我們可以開除員工,然而我們不能開除自己的孩子。我們對孩子的要求、引導如果得到及時調整,讓孩子跟自己更親近,那麼在職場上,跟員工之間的關係就會變得更加融洽。
夫妻關係是我們這個核心圈裏邊唯一一個沒有血緣關係的關係。夫妻向外延展就是合作夥伴。如果我們能夠經營好自己的夫妻關係,那麼跟合作夥伴搞好關係也並非難事。
所以這張圖上的圓圈涵蓋了我們人生當中90%的困擾和問題,如果將它放大,從宏觀的角度去看,我們的“心靈空間”就反映到了一些“大事記”上。
比如國家、民族、職業、信仰、政策等重大事件,還有個人的重大事件。比如小時候經歷的一些傷心事,或許在別人看來沒那麼嚴重,不過對自己來說意義很大,這就會影響到我們的“心靈空間”。
“心靈空間”訪談
我們學習了“心靈空間”的心理知識,就要自己嘗試去應用。接下來帶大家做幾道題,幫助大家梳理一下:
你覺得自己更像個成年人還是孩子?如果是成年人,你是像父母、伴侶還是朋友?如果像孩子,你覺得自己是個什麼樣的孩子,是誰的孩子?
很多人由於受父母的影響而左右著自己的生活,如果母親習慣於指指點點,那麼自己也會用同樣的模式跟老公相處。
這樣的自己看上去更像個母親這樣的成年人角色,老公只有乖乖去聽的份兒,不能很好地溝通,這時你就要調整自己所站的位置了。如果不能站在一個“妻子”的位置上交流,那麼這樣的溝通是無效的。
而我們小時候如果經歷過非常焦慮的事情,長大後遇到類似的事情時,兒時的焦慮就會重新找到自己,那麼想到這個部分,自己就會卡在一個孩子的狀態無法自拔。
關於你是你自己嗎?或者是誰的“代言人”這一點,可以這樣理解:有些人其實扮演了媽媽的角色,而不是做回自己。比如小時候爸爸跟媽媽吵架,媽媽表現出很委屈。給孩子的影響就是“媽媽受了委屈,自己很討厭爸爸。”長大後,當自己對別人發脾氣的時候,其實是在內心深處“變向”地懲罰爸爸,與爸爸對抗。
關於你的心靈是活在過去還是未來?我們可以回想開篇聊到的那個故事,母親對兒子隱瞞老公去世的事實,這位母親的心靈是活在過去的,沒有活在當下。
當我們把自己梳理清晰了之後,便可以幫助身邊的朋友們梳理。實踐多了之後,你就能夠較為精准地去看一個人,他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態,活在哪個層面,你該如何去開導TA……
導師問答
問題1:在心靈空間裏,知道自己的位置一直在爸爸這裏。同時又不願從爸爸這裏走出來,回到自己的家庭裏。該怎麼辦呢?如何真正地做到這種轉化呢?
如果能夠覺察到自己的位置是在爸爸這裏,肯定是有一些要對爸爸表達的,或者是對媽媽表達的。你要把這一部分表達出來,然後就能做自己了。
問題2:爸爸媽媽一直在我心中佔有很重要的位置,很想保持一個成熟的狀態,可不自覺得在父母、老公那裏就會出現小孩子的狀態,撒嬌、耍賴!想做更成熟、擔當、靈活的我。
之前如果會掉進孩子的狀態裏,學習了心理知識之後,我們就會瞭解到自己是否是因為想要得到什麼才會用小孩子的狀態去爭取。可以告訴自己,用成人眼光看待想獲得的成果,然後去盡力,等得到收穫之後,就不會一直掉在孩子的狀態裏了。
一小時的學習+半小時的話題討論, 讓學到的理論更加細化。線上視頻課的好處在於,只要有網路,我們就可以隨時隨地學習心理學;而每月兩次班主任帶領的主題學習,則可讓大家在同一時間段內共振知識點和感悟。
往期分享筆記:
1.怎樣應對生活中的界限不清?
2.為什麼受傷的總是你?
3.拿什麼拯救你我的生活?
4.是誰絆倒了奔跑的你?
5.你的能量超乎你的想像
6.請摘下你的緊箍咒
7.我的潛意識,你到底想幹啥?
最後,奉上視頻課程的片段,以及課程目錄。歡迎後臺留言找到我們,我們一直在等你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