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合二仙的典故 為什麼做和合術可以催合

  和合二仙,是民間傳說之神,主婚姻和合,故亦作和合二聖。相傳唐人有萬回者,因為兄長遠赴戰場,父母掛念而哭泣,逐往戰場探親。萬裏之遙,朝發夕返,故名“萬回”,民間俗稱“萬回哥哥”。以其象征家人之和合,自宋代開始祭祀作“和合”神。他們相親相愛,笑容滿面,十分惹人喜愛。
 
  和合二仙典故一
 
  和合二仙是我國民間的愛神。他們手持的物品,件件都是有講究的。那荷花是並蒂蓮的意思,盒子是象征“好合”的意思,而五只蝙蝠,則寓意著五福臨門,大吉大利。實際上和合二仙本是肉身凡胎,並非仙人,他們都是唐代人。他們的名字,一位叫寒山,另一位叫拾得,寒山和拾得都是僧人。寒山是個詩僧,怪僧,曾隱居在天台山寒岩,因名寒山。寒山的詩寫得很美,而脾性又十分怪癖,常常跑到各寺廟中望空噪罵,和尚們都說他瘋了,他便傻笑而去。他在國清寺曾當過廚僧,與寺中的拾得和尚相見如故,情同手足。拾得是個苦命人,剛出世便被父母們遺棄,拋棄在荒郊,幸虧天台山的高僧豐幹和尚化緣路過其處,他慈悲為懷,把他帶至寺中撫養成人,並起名“拾得”,在天台山國清寺將他受戒為僧拾德受戒後,被派至廚房幹雜活。當時寒山還沒到國清寺,但拾德常將一些餘羹剩菜送給未入寺的寒山吃,他倆真謂貧賤之交,國清寺的豐幹和尚見他倆如此要好,便讓寒山進寺和拾得一起當國清寺的廚僧,自此後,他倆朝夕相處,更加親密無間。寒山和拾得在佛學、文學上的造詣都很深,他倆常一起吟詩答對,後人曾將他們的詩彙編成《寒山子集》三卷。這兩位繼豐幹以後的唐代高僧,於唐代貞觀年間由天台山至蘇州好利普明塔院任主持,此院遂改名為聞名中外的蘇州寒山寺。我國民間珍視他倆情同手足的情意,把他倆推崇為和睦友愛的民間愛神。至清代雍正皇帝正式封寒山為“和聖”,拾得為“合聖”,和合二仙從此名揚天下。
 
  姑蘇城外寒山寺是和合二仙“終成正果”之處,其間的寒拾殿中至今供奉著寒山拾德精美的木雕金身雕像。寒山寺大雄宅殿的後壁嵌有揚州八怪之一的大畫家羅聘所繪的寒山拾得寫意畫像石刻。佛殿的後壁嵌有寒山詩31首,每年的除夕之夜有大批的日本客人到寒山寺聽鍾聲,拜和合二仙。
和合二仙
 
  和合二仙典故二
 
  和合二仙的原型傳說是這樣的。那時唐代有一個人的哥哥上了戰場,年邁的父母親非常掛念他,甚至為此留下了眼淚。那個人看著不忍心決定奔赴前線看望他的哥哥。戰場距離他的家鄉有萬裏之遙,可他為了父母親能早日知道哥哥的消息,早上去,晚上就回來了。
 
  因為他在一天之內走了萬裏路都不止,所以人們幹脆叫他萬回,在民間的稱呼中還會加上哥哥的後綴。他從此就成了合家團圓的象征,在宋代時,民間開始拜祭他,稱他為和合神。
 
  等到了清朝年間,和合二仙的原型傳說正式上線。人們把唐朝的僧侶寒山和拾得看為和合二聖。傳說兩個人在俗家弟子時感情非常的要好,比親兄弟還要親。兩人同樣都是食不果腹的孤兒,相同的命運讓他們更能理解對方。他們兩個經常結伴給地主家放牛,一起去拾柴。
 
  那個時候經常發大水,導致村子裏出現了許多小河,河上開滿了蓮花。他們兩人吃不飽時常常挖蓮藕充饑。也經常在河邊抓青蛙,玩得開心時兩人就擁抱成一團。這時天上會刮起一陣風,把他們需要的柴火聚在一起。後來兩個人愛上了同一個女人,女子選擇了拾得。兩人結婚的日子慢慢接近,寒山終於知道了這個事實,控制不住內心的悲傷出家了。拾得知道了後就拋棄了那個女人去找寒山了。等到兩個人再見時,拾得幹脆也學寒山的樣出家為僧,兩人創建了一個叫寒山寺的寺廟。從此之後民間就開始流傳和合二聖的傳說,把他們視為美好婚姻的象征。
 
  道長表示:和合術,中國道教流傳下來的通過祭煉、禱祝和做法而恢複和增強男女感情姻緣的秘術。通常通過符咒作為載體發揮功效。和合法事是一種催合的法事,始於道教的和合二仙,是中國民間的神明之一,主感情圓滿,婚姻和合,故亦作和合二聖一般主要針對夫妻情侶,也可以為親屬同事之間。如緣主夫妻、親友之間發生矛盾難以緩解,可以做和合術修複感情,讓家庭和睦。

您可能還會對下面的文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