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做法時為什麼要演奏道家音樂

道家音樂樂在齋醮科儀中的功用

至於道教齋醮儀式中為何要演奏道家音樂,應與我國古代遵行的禮樂制度有關。《禮記?樂記》有雲:“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動,故形於聲,聲相應,故生變,變成方,謂音;比音而樂之,及幹戚羽旄,謂之樂”。

音樂雖為人內心情感的一種表現形態,但是也源於外界客觀事物對人情緒的影響。由於事物均在遵循著一定的自然法則或者規律在不斷變化,所以他們能夠帶給人的影響也各不相同,於是音聲也會隨之而變化。所以我們通常在說話的時候,也可能我們會過過大腦,想起來這句話是不是說者無心,聽著無意。但是作為音樂本身的表達而言,它卻是真切的表達了一個人內心當中他的情緒或者是情感變化。那麼於宗教儀式中,用音樂這種直接樸素的方式來表達我們的衷愫情懷或者說我們的誠意則猶為適宜。

以樂致太平

另一方面,道教早期即有一套完善的音樂理論。正如《太平清領章》中所雲:“樂,小具小得其意者,以樂人;中具中得其意者,以樂治;上具上得其意者,以樂天地”。

又說“故舉樂,得其上意者,可以度世;得其中意者,可以致平,除凶害也;得其下意者,可樂人也。”足見音樂在道教齋醮儀式中的重要性。所以,道教齋醮中之所以用音樂來貫穿整個儀式,不僅與我國上古時期所遵行的禮樂制度有一定之關系,還與道教早期“以樂致太平”的道教理論密不可分。

碧落空歌——原始度人無量自然之音

據《上清靈寶領教濟度大成金書.庚集.明法事贊詠》說明了道教音樂的重要性,內容是:

昔元始天尊於始青天中,碧落空歌,傳授原始度人無量自然之音的時候,它有自然的這種音樂,碧落纏虛,天霞流蔓,神風鼓激,萬音合響。這個當時的一種傳經的一種過程。在當時所有的歌是沒有文字也沒有唱詞的,所以諸天的乃命五老上帝按筆以施,是以無歌不立,無歌不成,無歌不度,無歌不生。這些歌就被稱作大梵碧落空歌,即成上清歌詠之曲,六甲靈飛之章,靈寶步虛之篇,玉檢龜山之頌。

這些歌詞當中逐步加入了要麼是仙真的一些話語,要麼是上眞的事跡,要麼是修真的口訣等等等等。後來學者,要當專心留意,精加純熟。這些都是道教音樂的起源。

上面這段文字,詳細的闡述了道教齋醮儀式中,為何要以唱贊詠誦來貫穿整個儀式。其中旨趣頗為深妙。但簡而言之,即:以上聖所傳之“碧落空歌”,演上聖所傳之“度人經旨”,籍此而彼,用迓福澤。

據上所述,既然齋醮科儀中的贊頌內容多出於三洞經藏之中,那麼在不同的齋醮科儀節次中,使用這些不同的詠唱旋律和內容則亦與中的贊詠內容多來源於三洞經藏之中,那麼在不同的齋醮科儀節次中使用這些“降授於天”的歌句,一方面取意於使上界諸真“回味”當年天尊在碧羅天傳經的莊嚴場景,贊歎天尊說經度世的無量功德;另一方面,則籍此重申當年天尊立教傳經濟世度人的初衷,感召群真眾聖不辱使命,佐承經教,拯拔群迷。這也是音樂的一個宗旨

您可能還會對下面的文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