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善業,主要有十種,具體內容是這樣的

佛教中的善業,後面五種分別為:6、不惡口,指的是不說詆毀、詛咒他人之話;7、不綺語,指的是不說輕浮、不正經、誇大其詞之話;8、不慳貪,慳指自己之物不肯施人,貪指的貪求別人之物;9、不嗔恚,指遇事不順,將仇恨埋藏於心中,進而做出傷害他人之事;10、不愚癡,指的是能明事理、辨是非。
以上說的就是佛教中的十種善業,這些善業主要體現在身、口、意三方面,其中1到3項為身,4到7項為口,後面3項主要體現在意上。佛教認為,平時只要堅持做好以上善業,就能減少很多煩惱,從而收穫功德能量,證得佛果。
佛教中的善業,主要有十種,跟其相對應的還有十種惡業,它們分別為:殺、盜、淫、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嗔、癡。佛教講究因果報應,即種什麼因得什麼果。因此,平時應多行善事,以便將來可以迎來好的結果,早日修煉成佛。此行為不但適用於教中之人,作為普通人,也應如此行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