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高僧從不上殿吃飯,可卻什麽東西都吃,旁人不能吃的他都吃
有人說!金山活佛是金山與棲霞山的護法韋馱。
他終年在外,為金山和棲霞山化緣,他從各地募化了油米往金山和棲霞山送去。
香港荃灣的鹿野苑,就是棲霞山的下院,該苑的開創者是棲霞的若舜老和尚,若老也是金山江天寺的監院,與霜亭老和尚是法兄弟,而棲霞山近代開山者是宗仰上人,宗仰上人也是金山江天寺上一代的監院。
因此棲霞山和金山江天寺是有著法系的關系,這就是金山活佛要為棲霞山護法的因由。
金山活佛是一九三○年由棲霞山的當家寂然和尚,請到香港來的,就住錫在荃灣鹿野苑。
那時鹿野苑草創之初,法緣未盛,正需要有力的護法居士來共襄盛舉,樹起弘法的法幢來,闡揚我佛如來的聖教。
金山活佛也就為了成就道場,助轉法錀,來到香港。
金山活佛的大名,早就在香港佛教信眾們耳中響起來了。他們對金山活佛崇拜景仰之心已久。
現在活佛已經到了香港,一傳十,十傳百,馬上轟動起來,荃灣的鹿野苑頓然門庭若市,真是如‘車水馬龍’了。
活佛為要協助鹿野苑成為弘法道場,為佛教多度一些忠實信徒,他以不可思議的神通妙法,作無上醫王,治愈了各式各樣的奇癥怪病。
因此香港有很多的大富商賈,地方名流,還有大官富紳的太太小姐們,都要求皈依活佛,要活佛收他們為徒弟。
可是活佛在香港並沒有收弟子。
有人要求皈依活佛,活佛笑著說:‘你們真是有眼不識泰山,真的活佛不知道,認我這位假的活佛,我哪裏是什麽活佛,有活佛就有死佛。死佛在那裏?
不過,我告訴你,這裏有一位真的活佛,你看(用手指著若舜老和尚)!“他才是活佛!”來,我為你們介紹,皈依這裏住持,若舜老和尚。’
就這樣,所有請求皈依的,都由活佛介紹皈依了若舜老和尚。
何世禮將軍的母親何張蓮覺夫人,也是在那個時候由活佛介紹皈依若舜老和尚的。
鹿野苑就從那時候奠定了基礎,金山活佛不久也就弘化到南洋緬甸等地去了。
悟一法師,棲霞山的監院,也是鹿野苑的當家,他們對金山活佛至今仍是懷念不忘的。
在筆者未寫‘金山活佛’之前,悟一法師就想寫一篇文章紀念這位鹿野苑的大功德者——金山活佛。
據金山太滄和尚告訴筆者,一九二九年冬天,他在江天寺打禪七,也是他與活佛最後一次見面。
就在那年的除夕,棲霞山寂然當家師邀請活佛同去上海,活佛也就是那一天離開了金山江天寺。
活佛於一九三○年至香港,在香港住了一段時期,然後去緬甸朝禮大金塔,弘化南天。
關於活佛在海外弘化事跡。筆者在開始寫時,也曾為此征求金山活佛在海外弘化的事跡,可是一直沒找著對金山活佛在南天應化事跡。
缺少了耳熟能詳的人供給資料,幾乎有寫不下去,接不上頭的危險。
本來承樂觀法師慈悲來信,樂為供給活佛海外資料,當時筆者為了印‘續藏經’率團環島訪問,由星雲法師將樂師之信轉來澎湖。
我得信後真是高興,隨即寫信仍請星雲轉寄樂觀法師。
後來據樂觀師說未收到我的信,所以沒有將資料寄來,因此樂觀師誤會我沒有回信。
不過海外的資料我還是參考樂觀法師的,在此附註說明,不然樂觀會怪我的。
所幸有一次,在《今日佛教》開第七次座談會上,會見了一位曾經在緬甸住了多年的善歸法師,他住緬甸時經常與金山活佛相見、相談、相住。所以他對金山活佛的事知道得很多。
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這樣一來,我不但高興,而且又有文章可寫了。
金山活佛初至仰光,住在仰光唯一的中國寺院龍華寺。
活佛至仰光的目的是拜大金塔。因為龍華寺靠近大金塔,所以凡是到仰光來朝大金塔的中國僧眾們,那時都是住在龍華寺。
善歸法師告訴我說:‘他是一九三二年,在仰光會見金山活佛的。
當時活佛與慈航法師住在一起,寺裏有石候頭陀、萬惠法師任住持、源慧師做當家、慈航法師任講師,共住僧眾四十多人,朝暮功課不缺,只有活佛一人,他不上殿,也不過堂。’
他恐我不了解活佛為什麽不上殿,不過堂,繼續說:‘活佛之所以不過堂與大眾一齊吃飯,是因為活佛吃東西很隨便,吃剩飯、鍋水、西瓜皮、花生谷、草紙等。
活佛真奇怪,什麽東西都吃,旁人不能吃的他都吃,可是吃下去也沒有關系。’
談到活佛不上殿的因緣,因為活佛每天要禮拜大金塔,隨時隨地都在修行。
他拜塔的情形,說起來真使人怵目驚心,他這樣的苦行實在令人敬佩。
仰光是熱帶的地方,天氣很熱,人們每天要沖涼水,不沖兩次就熱得受不了。
然而活佛不但不沖涼,反而在那種大熱天下,精勤禮拜。
那種拜的方法很是不好拜,辛苦極了。
他拜佛不是在佛殿中拜,而是在露天地上拜。
大金塔地上鋪的全是大理石,石磚經過強烈的太陽曬得如火一樣燙,普通到塔上拜佛的人,都是在石塊上鋪著一條草席上行走,皆不敢踏著石塊的,可見石塊火熱的程度了。
活佛就是在火一樣的石頭上拜佛,他每拜一次就是兩小時以上。
他拜的方法,是整個身體拜下去的,名之為五體投地,這樣苦行,真使人驚嘆不已,不了解的人,都很為他擔心。
活佛除拜佛以外,還要念佛靜坐,夜間也不睡。
各地華僑弟子去頂禮請他開示,他都勸人念佛,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皈依活佛的華僑弟子也特別多,單仰光一地就有幾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