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和合  2022  2023  as  和合 and 2 3  和合 and 2 2  asdfasdfdsdff  和合 and 1 1

這三種果報是一定會成熟的,造了業就一定要感果

平時我們生活中會遇到一些現象:例如有人生下來就體弱多病;有人一輩子都不保養,但身體特別健康;有的家庭特別幸福美滿;有的家庭卻整日都在吵架;有人好像不怎麽付出努力,卻安逸富足;而有人付出很多的努力,還是那麽貧困潦倒。這又是什麽因緣呢?
 
上師在《次第花開》中有一段開示:
 
“這個世界看上去千頭萬緒、混亂無章,充滿不可思議的巧合和令人費解的沖動,但其實每個人都被業力牽引,各自造作因緣,各自感受苦樂的果報,不會有錯漏。”
 
就像我們跟上師相逢,主要是因為宿世的願力和福報。我們與上師以前一定是發過願的,再加上生活際遇、受佛法的啟發、內心的修持,這些因緣聚合在一起,我們就與上師相逢了。就像偈頌中所說:“因福與宿願,諸佛亦現身。”
 
一切都是由業因果決定的。什麽是業?在梵語中,業的原意是行為,即身語意的造作。善行和惡行就像一顆種子,種在了我們的阿賴耶識中,當因緣聚合時,就會感受苦樂的果報。
 
以玫瑰花為例:花的種子是因;它在土壤、陽光、水分、溫度和濕度等外緣的作用下會長成一朵玫瑰花,這就是果。這一切是自然規律,不是由佛陀或哪位神所創造的,就像點火會產生熱量,水會向下流一樣,法爾如是。
 
假如我們改變了玫瑰花的水分、溫度和濕度等條件,那它還會是一樣的形態嗎?應該不會了。同樣的,業在不同對境和動機的作用下,一定會產生不同的果報。
 
例如不同的對境——盜竊僧物和普通人的財物,所感之果一定不一樣。
 
《大集經》中曾說:“盜僧物者,罪同五逆,隨損一毫,則望與十方凡聖,一一結罪。”《方等經》中華聚菩薩又雲:“五逆四重,我亦能救,盜僧物者,我不能救。”這不是菩薩不慈悲,確實是盜僧物的果報太過嚴重,連菩薩在顯現上都不能去救度他。
 
以不同的動機和行為,在嗔心的攝持下,會感地獄的果報;在貪心的攝持下,會感餓鬼的果報;在癡心攝持下,會感旁生的果報。
 
根據因果成熟的時間不同,在《俱舍論》中大致把果報分為四類:第一類是現世報;第二類是來世報,也叫下世報;第三類是一定受報,但時間不定;第四類是有可能受報,也有可能不受報,即定業有可能轉為不定業。
 
01
 
現世報
 
現世報很好理解,這生造業,當生感果。
 
有一個公案:臺北有家烤鴨店的生意特別好,每天都門庭若市,甚至有人為了買他們家的烤鴨等三五個小時一點兒怨言都沒有,可想而知其生意好到了什麽程度。店主蔡老板每天看到他的生意這麽紅火,樂得嘴都合不上。但是,有無數鴨子的生命在他的宰殺間裏就這樣消失了。
 
幾年後的一天,店裏還像往常一樣鬧哄哄的,這時突然傳來一聲如雷似的鴨叫聲。大家非常驚奇,於是尋著聲音去找,結果看到蔡老板趴在地上,四肢張開,就像鴨子一樣在那兒呱呱地叫。就這樣叫了三天三夜,最後他七竅流血而亡。
 
為什麽蔡老板會感得這樣的果報,並且業果成熟得這麽快?主要是因為,我們每一個眾生最為執著、珍惜的就是自己的生命,多年來蔡老板殺了這麽多的生命,以此便感得了現世慘烈的果報。
 
02
 
來世報,也叫下世報
 
即今世造業,下世感果。
 
看過《普賢上師言教》的人可能都知道這個公案:母女倆一起攜手過河,但水非常大,她們都被沖到了河裏。這時母親首先想到的是:如果女兒能活下來,我死就死了吧。女兒同時也有這樣的心:如果母親能不被大水沖走,那我被沖走也可以。
 
雖然母女倆都被淹死了,但因為她們同時有寧舍自己的生命也希望對方能活下來的善心,使得她們在死後立即感得轉生梵天界的善果。
 
03
 
一定受報
 
但感果的時間不一定,有可能是下世,也有可能是下下世或更久以後。
 
電視上我們經常會看到,偏遠山區的老人們一輩子行善積德、不忍殺生,但一直生活得特別貧困,吃穿都很差。
 
其實,雖然他們沒有以今生的善行感得當世的果報,但以後一定會感得善報的。
 
業因果是觀待因緣的,用凡夫心無法揣測,所以我們真的不必擔心社會上的某些現象,因為最終一定是好人遇好報,惡人遭惡報。
 
04
 
有可能受報,也有可能不受報
 
上面講的這三種果報是一定會成熟的,造了業就一定要感果。有人就會說,“既然造業一定感果,那我的命運應該是既定的了,就聽之任之得了。”不要這樣消極,其實是有辦法改變那些未成熟的果報的。
 
上師的第一位金剛上師多吉秋炯仁波切,在他年輕時不相信因果,當過獵人也殺過牦牛,但他三十多歲時,在認識到了因果不虛的道理後精進修行。他在噶陀寺聞法多年,並在多吉紮等寂靜之地閉關了多年。
 
當他圓寂時,法體縮小到一尺多長,周圍的人還聽到了天樂,看到了光環、彩虹,荼毗時生成了大量的吉祥舍利。多吉秋炯仁波切用他一生的經歷告訴我們:哪怕是一介凡夫,哪怕罪業深重,只要好好懺悔、精進修行,對上師有無上的信心,就一定能解脫,一定能成就。
 
所有眾生都希求快樂,不願感受痛苦。但我們因為不懂取舍因果,行為就像《入行論》中說的一樣:“眾生欲除苦,反行痛苦因,愚人雖求樂,毀樂如滅仇。”
 
我們雖然希求快樂,但因為對因果沒有正見,所以行為上往往跟心願相違。就像一個愚癡的人,雖然希求快樂,但他毀壞快樂就像消滅敵人一樣。
 
我們在輪回中就是這樣,兢兢業業地希求快樂,但就是因為不懂因果,平時日常生活中會沾染一些習氣,熏染到一些煩惱,以此而帶來痛苦的果報。所以一定要仔細取舍因果。
 
改變命運有兩種方式:
 
一種,是消極地承受,使惡業慢慢凈除;還有一種,是通過主動的方式凈除罪業。
 
第一種方式的過程是特別漫長而痛苦的,不說從無始以來,只是這一生我們就殺死了多少眾生?如果等著罪業自己慢慢消盡,痛苦什麽時候才能結束呢?《地藏經》中曾雲:“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罪,無不是業。”如果是這樣,那我們在痛苦的輪回中就再也沒機會解脫了,所以這種方式非常不可取。
 
既然不可取,我們就應該采取主動的方式使罪業消盡。上師曾經在《生命可以改寫》中,給我們提供了兩種方法:
 
第一種,是證悟空性
 
罪業沒有體性,它是觀待因緣而成的,我們可以通過懺悔改變其因緣。如果因緣改變,結果就不會產生了。
 
還以玫瑰花為例:如果花種是因,當不改變外緣時,土壤、陽光、水分都具足,它就會長成一朵玫瑰花。這是自然規律,它證明了業果無欺的道理。
 
如果我們去改變它生長的緣,例如不澆水、不施肥,沒有陽光,濕度、溫度都達不到要求,有可能這朵玫瑰花就不會產生。這就如同凈罪,我們可以通過證悟空性來凈除罪業。
 
第二種方式,是懺悔
 
顯宗、密宗中懺悔法門特別多,但有的人懺悔了一生,最後還是沒有懺清罪業,為什麽?有可能是與選擇的懺悔法門有關。
 
金剛薩埵修法是一個特別殊勝的懺悔法門。金剛薩埵佛尊曾在因地發願:願我現證佛果時,若有眾生造五無間罪或毀壞誓言,若聞我名號,作意於我,念誦百字咒王,一切罪業悉皆清凈,如果此願不成,誓不成佛。金剛薩埵佛現已成佛,這說明他的願力已經成熟。
 
在眾多的金剛薩埵法門中,1997年法王如意寶曾經在智慧大圓滿中取過一個意伏藏,叫《金剛薩埵修法·如意寶珠》。這個修法特別簡單易行,不需要灌頂就可以修持。
 
儀軌下面的小字寫到:如果念誦金剛薩埵心咒“嗡班匝兒薩埵吽”十萬遍,就可以凈除一切罪業。現在是末法年代,眾生業力深重,所以要加倍念到四十萬遍才可以凈罪。

您可能還會對下面的文章感興趣: